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剂量有关,大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,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聚集,预防血栓形成,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小剂量阿司匹林,每天一片,用于冠心病,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预防心梗脑梗发作和复发,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,这是阿司匹林的获益。
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风险:
是药三分毒,阿司匹林长期服用,在抗血小板聚集,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,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,其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损伤胃粘膜,引起胃痛,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,严重者会引起胃溃疡和出血。
阿司匹林伤胃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点:
其一是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造成的,阿司匹林是一种弱的有机酸,会对胃黏膜造成化学性刺激损伤胃粘膜,因此,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阿司匹林肠溶制剂,肠溶制剂给阿司匹林裸片包了一层肠衣,肠衣隔绝了胃酸,使药物在胃中不溶解在肠道中逐渐溶解释放,可在一程度上减少阿司匹林的胃刺激,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阿司匹林伤胃的问题,这就取决于阿司匹林伤胃的第二个原因,也是主要原因,就是阿司匹林本身的药理作用造成的:阿司匹林除了抑制血小板聚集之外,还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前列腺素是一种炎性介质,参与了体内炎性反应的发生和进展,但是同时,前列腺素对于胃粘膜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物质,对于胃粘膜的血流供应、保护性的胃黏液分泌至关重要,因此,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会导致胃粘膜细胞缺血缺氧,导致胃粘膜损伤。
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也与剂量有关,剂量越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越强,因此,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,其相应的伤胃情况也相对严重,小剂量阿司匹林虽然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,但是也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,长期服用也会损伤胃粘膜。
此外,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,除了会导致受损的胃粘膜炎症和出血之外,还会导致皮肤粘膜毛细血管的出血,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,牙龈出血等,这些都是伴随其抗凝的药理作用出现的不良反应。
即便如此,对于特定人群来说,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,抑制血栓形成所带来的心血管获益,也远远大于其使用过程中出血和伤胃的风险,避免阿司匹林的用药风险最关键的就是筛选最适合使用的人群,该用的则用,不该用的坚决不用,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和胃部不适的情况,及时调整用药方案,根据患者的情况适时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、加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类抗酸药物保护胃粘膜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