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嘴里出血一直止不住,这可怎么办才好?”近日,家住阳明街道的朱奶奶牙龈出血一周却始终无法止血,焦急的她在家人的医院血液内科寻求帮助
患血液病三年,牙齿出血实有征兆
牙龈出血那么久止不住,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,72岁的朱奶奶早在3年就常常感到浑身乏力,提不起劲,可这些并没有引起她的重视。直到1年半前,随着症状不断加重,特别是在活动后,朱奶奶几乎要虚脱。直到这时,她才想到要看医生。
通过血常规检查,根据各项指标显示,朱奶奶被确诊为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,也就是俗称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。这让她和家人懊悔不已。在血液内科住院期间,朱奶奶自年10月24日起,连续进行了四次化疗,之后主诊医生配合水化、碱化尿液等治疗手段,成功帮助朱奶奶稳定了病情,她的状态也渐渐好转了起来,四肢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。
朱奶奶自以为已无大碍,出医院进行复诊,好在一直相安无事。就在一周前,朱奶奶突然出现牙龈出血症状。在口腔科进行填塞止血后情况似乎有所好转,可没几天,牙龈再次出血,这时朱奶奶才感到害怕,医院血液内科就诊。
超过常人数十倍的血液指标,危及生命!
经过全面的血液检查,由于长期不重视和缺乏药物治疗,朱奶奶的病情已开始出现明显恶化。她的免疫球蛋白M达到了惊人的g/L,正常人一般在0.5g/L至2.2g/L之间,已经超出最高值近60倍,同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明显延长,存在双向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,不仅容易造成血栓,还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。
如若指标一直居高不下,朱奶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。她的主治医生杨芳告诉记者,患者存在好几种危险,首先是由病理性球蛋白明显升高,导致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,血栓形成高危风险,如心肌梗塞、肺栓塞、脑梗塞等;其次,病理性球蛋白明显升高,严重干扰了凝血因子的功能,出血风险大大增加,容易引起脑出血、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。眼下的当务之急,是要将免疫球蛋白M(IgM)数值降下来,否则还没来得及开展下一步治疗,就会发生严重的出血或形成血栓直接危及生命。
多部门联合,全力救治患者
科室就医院相关领导汇报,在医务部牵头之下,医院输血科、重症监护病房、肾脏内科、心内科、神经内科与血液内科六大团队立即针对病情展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,为科学合理救治朱奶奶制定周全方案。最终,由输血科、重症医学科、肾脏内科和血液内科团队精诚合作,为患者实施了血浆置换,其中输血科及血液内科的刘芳芳、俞丽丹、王明、杨芳、陈清梅、陈雅露、鲍珊珊等多位医务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,加班加点全力救治患者,尤其是血液内科的主管护师谷美儿,刚上完夜班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却仍坚守岗位,直到置换术顺利完成病人安然无恙后,谷美儿才安心回家休息。
“简单来说,就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,经过血浆分离器来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,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,然后将细胞成分、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。”输血科主任张朝云介绍,经过血浆置换后,朱奶奶的免疫球蛋白M数值从原来g/L降至82.8m/L,效果非常明显,这也是余慈地区首例独立自主开展血浆置换治疗术。据了解,医院肿瘤治疗中心于上月底正式启用,综合放疗、化疗、介入治疗等方式于一体的中心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、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肿瘤、血液治疗中心。血液肿瘤内科王明副主任医师介绍,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之下,中心的启用对于肿瘤学、血液病学等相关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,血液肿瘤内科团队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开展相关新技术——血浆转换术,努力为余慈地区患者带来更优质医疗服务。
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之下,如今朱奶奶的病情终于控制住了。“刚做完血浆置换,我母亲的血就止住了,效果真是立竿见影,太感谢血液内科的医护团队了!”见到母亲好转的朱先生心中石头落了地,之前的持续出血、牙龈肿痛和内心恐惧感让母亲吃不下睡不着,如今她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。截止发稿,该患者已顺利完成两次血浆置换术,IgM下降至60g/L左右,凝血功能已基本正常。接下来,医院接受进一步的对症治疗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