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龈出血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置身东线德国军队的口粮需求相当巨大,蔬果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 https://wapyyk.39.net/hospital/89ac7_knowledges.html

著:克雷格·卢瑟

译:小小冰人

置身东线的德国*队的口粮需求量相当巨大。满编的第6步兵师每天需要的食物配给约为30吨,其他师的需求无疑与之类似。虽然存在如此巨大的需求,但是德国后勤人员的战前规划却设想东线陆*应该尽可能地依靠当地粮食自给自足,哪怕这意味着数百万俄国百姓会被饿死。因此,每个集团*群都建起储存、分发各种缴获物资的特别中心。尽管如此,相关情况经常证明,就地获得谷物、牲畜、食物和供马匹食用的饲料比预期更加困难。

在中央集团*群的进攻中首当其冲的白俄罗斯,拿破仑时代就是一片贫瘠的农业区,到年依然原始、落后。许多德国士兵在他们的日记和家书中抱怨行*途中水果和蔬菜的稀缺。年8月29日,第6步兵师的*医海因里希·哈佩在日记中大吐苦水:“俄国是一片单调乏味、愚昧落后的土地!这里唯一的农作物是粮食。没有水果,没有蔬菜,这里的民众生活在最贫困的条件下。”第6步兵师另一名士兵回忆道:“在法国,我们每天谈论的大多是姑娘,而在俄国,我们主要谈论食物。”

实际上,“蔬菜种植一般仅限于小块菜地,只能勉强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,而水果在南方才有,数量也很有限。”第14摩步师一名老兵回忆投入对苏战局几个月后的情形时说:

“吃点水果或新鲜蔬菜的愿望促使我们走向一座座房屋的小菜园。穿越俄国的整个行程中,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见过一棵果树,夏季没有樱桃、草莓、醋栗或黑加仑,秋季没有苹果、梨子或李子。(俄国中北部的)气候可能不适合种植这些。当地居民房屋周围的小菜园里只种植土豆、卷心菜、*瓜和洋葱,他们仅凭这些食物过冬。我们在这里没见过其他的蔬菜或水果。”

苏联的焦土*策进一步减少了可用的食物和饲料贮存,后撤中的俄国人把大量粮食付之一炬并炸毁许多农具,还带走一些谷物和集体农场的大部分牲畜。虽然存在这些不利条件,但德国侵略者年夏季还是从当地获得了他们需要的大部分食物补给,并以同样的方式为他们的马匹弄到饲料。

整个东线的德国士兵都有一项常规消遣,他们或单独,或三五成群地在乡村和当地村庄搜寻鸡蛋、牛奶、家禽、牲畜和其他食物,以此改善他们通常都很寡淡的伙食。德国士兵甚至使用“组织一下”(organisieren)这个俚语描述这些觅食探险。通过对京特·舒尔策(年夏季他是第18装甲师师长瓦尔特·K.内林的副官)的采访,我们可以对部队获得补给的方式略知一二:

“进*期间,部队主要是就地筹措食物,我们从当地居民那里弄到一切。口粮往往非常微薄。一连三四天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吃,这种情况并不罕见。得到些食物时,你一定要特别小心,因为你的肠胃会很敏感。虽然能获得常规口粮补给,但你根本注意不到它们。必要的食物通常从乡村没收而来,是从老百姓手中搞到的。”

虽说入侵方发动对苏战局时明令禁止接受当地居民的食物和饮用水,收购粮食的工作则由相关*事当局负责,可这些规定完全被忽视了,正如6月22日的这份叙述强调的那样:

“我们继续前进时,首次见到德*阵亡者和俄国俘虏。我们一路向前,经过俄国人的一座食品和衣物仓库,从里面拿了些肥皂、毛巾和毯子。上级禁止我们从当地居民那里获取食物和饮用水,可我们未加理会,一些居民很快受到骚扰……我们直到夜里才追上步兵连。所有人都疲惫地倒在一座大型农场旁的草地上稍事休息。我们渴得要命,可水壶早已空空如也。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付出这般努力,每天配发四分之三升咖啡管什么用呢?我们连午饭都没吃。这是我们第一次违反命令,喝了当地人提供的牛奶和饮用水。”

德*战地口粮包括代用咖啡和黑面包。食物和饮料通常由马匹拖曳的战地厨房车制作,饥肠辘辘的士兵总是把战地厨房车上的铁锅亲切地称为“菜炖牛肉火炮”,他们把做好的饭菜放在保温容器里,再运到前线分发。所有人,无论*衔高低,食物完全一样,“分量充足但单调乏味”。在《莫斯科电车站》这部回忆录中,海因里希·哈佩一再提及无处不在的“菜炖牛肉火炮”和装着炖菜的“大铁锅”,他和他的战友每天以这种单调的食物果腹。但他指出,年8月1日的特殊饭菜值得铭记:

“这是美好的一天,颇具假日气氛。吃罢早饭,我们在湖里游泳。病人很少,自从在苏瓦乌基发起对俄国的进攻以来,我们首次获得真正的放松。我们的午饭也是特别假日餐。这次可不是放在‘菜炖牛肉火炮’里翻搅的一道菜,而是分开供应的三道菜——炖牛肉(绝对不容错过)、土豆和蔬菜。提供这种伙食尚属首次,我们的厨师这次大显身手。吃完午餐,德霍恩带给我另一个惊喜,他搞来些鸡蛋,把它们跟大量白糖搅拌在一起。我们已经好几周没吃过甜食,整个身心对甜品充满渴望。我们贪婪地把甜乎乎的鸡蛋舀入嘴里。”

值得一提的是,到年10月下旬,哈佩和他营里的战友不得不以炖马肉果腹,这是德*补给体系断裂和红*无情实施焦土*策的结果。

正常的口粮配给无法运抵时,德*士兵就依靠他们的应急口粮(eisernePortion)。这种应急口粮是一个小口袋,里面装有几百克面包干和克罐头肉。袋子里可能还有脱水蔬菜、咖啡或盐。这些特殊口粮只能在“迫切需要的情况下”食用,吃之前必须接到命令。由于东线的环境极为艰苦,这种要求“很快被证明不切实际”。

探讨德国士兵的伙食时,如果不指出香烟通常包含在他们的口粮和家人寄来的包裹中,研究就不算完整。当然,对所有国家的*人来说,享受香烟是一种永恒的惯例。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,它还能在战斗之前或之后稳定疲惫不堪的神经。正如一名前德*士兵所说的那样:“经历一场艰巨的战斗后,香烟也是个灵*的安慰者。”另一位东线老兵回忆道:“虽然我直到战争快结束时才开始吸烟(我们的*事态势变得越来越无望),但香烟供应对保持士兵的战斗力无疑相当重要。”

“巴巴罗萨”行动前夕,部署在整个东线的所有德国士兵都获得了香烟和巧克力。仔细阅读他们的*邮和日记就会清楚地发现,即便不能说东线士兵普遍吸烟,吸烟也是一种常见的共同行为——当时拍摄的大量照片支持这种观点。以下两封来自中央战线的*邮说明了香烟对士兵们的重要性:

年7月20日

亲爱的爸妈!……我今天也收到三个小包裹,真的太感激你们了。哦,德国香烟太棒了。只要(给我)寄香烟、烟丝和卷烟纸就行。你们不知道我们这里对香烟是多么渴望。在俄国不可能买到香烟。不管怎样,自从我踏上俄国土地后就没怎么花过钱,最多偶尔买点鸡蛋、牛奶或鸡。

年8月3日

亲爱的父母(这封信写给他的岳父岳母):昨天我收到你们从梅尔霍芬寄来的第二个包裹。包裹里的东西真的令我很满意。我同战友分享了优质烟丝和卷烟纸,因为这是我们的惯例。亲爱的父亲,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,肯定了解这种惯例。香烟似乎就是士兵的面包,有时候它比我们得到的食物更重要。俄国烟简直就是垃圾!

(上图)经过一场漫长而又艰苦的行*,第步兵师疲惫的士兵们倒在路边睡着了。年6—7月间,他们经常每天跋涉30、40,甚至50公里

手头没有“优质的”德国香烟时,士兵们只好就地取材。年8月,第6步兵师暂时转入阵地战,该师许多士兵开始吸当地的三叶草。更常见的替代品是当地农民吸的一种劣质俄国烟草,叫“马合烟”。所有人都说,高尼古丁含量的马合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烟草。

第87步兵师的西格弗里德·克纳佩中尉讲述了马合烟的另一个特点——至少在这种情况下,它能帮助德国士兵击退苏*的突然袭击:

我们当时并不知道,被包围的俄国人似乎已决定借助夜色掩护实施突围。他们对我的连队发起进攻,因为我们连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我那些部下拼死抵抗,护卫着他们自身以及火炮和马匹,尽管他们只有步枪。开枪射击时他们根本看不见俄国人,但能听见(敌人的动静),甚至能闻到对方的气味!俄国士兵身上有一股马合烟味,这是一种非常强烈而又令人不快的气味。马合烟是用烟草的茎,而不是烟叶制成的(只有俄国*官才配发用烟叶制成的卷烟)。这种可怕的气味渗入他们厚厚的*装,在很远处就能闻到。

本文摘自《巴巴罗萨:德国入侵苏联的内幕》全2册

这部著作以前所罕见的丰富细节探讨了年夏季,德国中央集团*群穿过苏联中部攻往莫斯科的进*,并且简要介绍了莫斯科战役和年年初的冬季战事。作者广泛吸取数百名德*老兵的回忆、战地日记和信件,结合大量官方档案资料,对希特勒在年6月发动的“巴巴罗萨”行动提出了全新的见解。书中不仅生动讲述了基层官兵沿明斯克—斯摩棱斯克—莫斯科方向的战斗经历,而且详细讨论了“巴巴罗萨”计划的致命缺陷和对苏闪击失败的深层原因。此外,作者大胆地研究了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,比如东线德*对苏联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,以及交战双方对战争法、俘虏、医护人员的态度,等等。本书无论是在视角和观点方面,还是在详尽程度上,都堪称超越前人之作。

↓↓↓点击原文链接快速购买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