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湘都市报12月20日讯(全媒体记者李琪通讯员陈双)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12月21日是冬至节气,中医传统医学有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说法,一年中冬天阳气潜藏、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正是保养精神、收藏精气的好时机。
湖南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姚欣艳表示,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,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,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。
冬季如何进补?今日,姚欣艳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1、补有针对,戒乱进补
中医认为:"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",阴阳平衡就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,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。在补益当中或滋阴、或壮阳、或阴阳双补,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。人们在进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属于何种体质,有目的的选择食物进补。如果没有特殊症状,一般来讲,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,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。但具体到个人,又有气虚、血虚、阴虚、阳虚、气血阴阳两虚等情况的不同,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。
2、重视补脾,补而戒腻
脾胃为后天之本。中医认为,“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”,脾胃功能正常,饮食水谷才能化生水谷精微物质滋养身体。“脾主运化”,“脾喜燥恶湿”,滋腻厚味之补品,容易伤及脾胃,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。所以脾胃虚弱的患者,首先是要健脾养胃,否则服用再多的补品也无济于事。因此,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,以易于消化为准则。
3、气血双补,补而戒偏
中医认为,气与血、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,但是又互为生长。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,不可一味偏补,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,讲究阴阳平衡。例如,“参有余则是火”,过多的服用红参则可能出现牙龈出血上火的现象。
4、体虚进补,外感戒补
中医有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的治疗原则,当体虚的身体在突然外感风寒湿邪,有感冒、咳嗽、泄泻、发热等外感病症时,不宜进补,这时应该治疗急性疾病,驱邪为主,以免滋补之品留邪为寇,后患无穷。
5、合理进补,勿凭贵贱
一些人以为补品越贵越好,不惜花高价买燕窝、鱼翅、冬虫夏草之类的保健食品和补药。“缺什么,补什么”,是进补的基本原则。如冬虫夏草味甘,性平,能补肾壮阳,补肺平喘,止血化痰。所以它主要是适合用于肾虚阳痿,遗精,头昏耳鸣,肺虚或肺肾两虚者,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。对于补药,不要以补品价格贵贱分高低,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、自己的体质选择相应补品,尤其是老年群体,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。
姚欣艳主任医师表示,冬季进补,还要注意以下方面。
冬季进补应顺应自然,注意养阳,以滋补为主。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、热性、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,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。冬季“食补”,应供给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,冬季常食炖母鸡、瘦肉、蹄筋,常饮牛奶、豆浆等,可增强体质。
中年人身负重任,超负荷工作,不注意休息,易导致气血耗伤,故冬季补益以养气血为主,可食黄芪、当归等。老年人肾气渐衰,肝肾不足,故冬季补益以补益肝肾为主,可选枸杞子、何首乌、杜仲等。
链接:
几个冬季进补药膳的做法
·羊肉山药汤:1.将羊肉剁成小块,胡萝卜切滚刀块,山药去皮切滚刀块后泡水;将羊肉小块入冷水锅中,余烫去浮沫儿后捞出。2.另起锅加入开水,下入余烫过的羊肉和葱段、姜片、料酒及花椒数粒。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煲40分钟,加山药、胡萝卜和少量盐,继续煲15分钟,最后加入枸杞,煮5分钟后起锅,撒上少许胡椒粉即可。
·羊肉与萝卜汤:将羊肉与萝卜同煮,然后去掉萝卜(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),加肉苁蓉15克,巴戟天15克,枸杞子15克同煮,食羊肉饮汤,有兴阳温运之功效,适合于阳气不足的老年人。
羊肉味甘而不腻,性温而不燥,具有补肾壮阳、暖中祛寒、温补气血、开胃健脾的功效,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;枸杞可补肾益精,养肝明目,补血安神,生津止渴,润肺止咳山药具有健脾补肺、益胃补肾、固肾益精、聪耳明目、助五脏、强筋骨、长志安神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
·滋补老鸭汤:1.老鸭清净,大火烫煮5分钟,使血沫出净2.将整只老鸭放入专用汤煲中,放入火腿片、笋干丝、大葱白、厚姜片,调入黄酒。3.大火将汤煲烧开,调至小火,煲4个小时。4.老鸭煲煲好后,拣出已煮烂的葱姜,调入盐即可。
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,易于消化。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;能有效抵抗脚气病、神经炎和多种炎症,还能抗衰老。
[责编:吴岱霞]
[来源:三湘都市报]